徐祥德(Xiangde Xu) 徐祥德 研究员、博导 xuxd@cma.gov.cn 010-68406012
研究兴趣 长期致力于大气动力学理论研究,从事台风与暴雨、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机理及其影响、城市大气污染影响机理与边界层动力学等领域研究。主持设计与实施多项大气科学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与观测试验,主持实施城市大气环境试验、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研究。 教育背景 1961年—1967年 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动力专业本科。 1978年—1981年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生。 1987年—1988年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数值预报模式理论与技术研究。 1981年—1990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任教,讲授讲师,副教授,任天气教研室副主任。 1998年—至今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博导 研究经历 主持实施“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及调控原理”,两次分别被世界气象组织(WMO)评为城市气象领域全球仅有的两个先导性示范项目(北京、莫斯科)之一;主持中日政府间合作JICA计划,实施了高原及周边地区新一代综合监测、预警探测系统工程建设,中日政府间科技合作JICA计划终期评估结论认为观测系统工程贡献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日本,而且在国际上也得到高度评价”,并指出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建立新的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对于在大气科学研究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和防灾减灾具有很大意义。主持七个部委联合编写设计中国气候观测系统16个观测关键区,实现了跨部门多圈层观测网优化组合设计,该设计方案已通过中国气象局、水利部、农业部等七个部委正式联合发文贯彻实施;“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被联合国(WMO、UNEP、IOC、ICSU)等四个国际组织第十四届联合执委会评价为全球范例。 以第一、第二作者发表于国内外SCI期刊与核心以上刊物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16部、编著12部,近年先后被美国科学出版社(Nova Science Publishers)特邀为国际专著主要作者或主编(三部),其中主编的一部高原监测、预警系统专著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录。多次获国家科技部先进个人、省、部级、中科院科技进步等奖励,并获何梁何利气象学奖。近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藏高原研究重大计划项目“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专家组副组长、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计划任务一“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其影响”负责人,设计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高原观测试验和科学研究。 承担课题 (1)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 任务一: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其影响 起止年限:2019.1.1至 2024.10.31 (2)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项目名称: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学术交流活动及项目工作计划实施 起止时间:2013.11-2023.12 (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基金(2022) 项目名称:大地形背景下重污染大气多时空尺度气象综合影响模型应用及诊断判识软件系统构建 起止年限:2022年至2024.12.31 (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基金 项目名称:川藏铁路工程多尺度时空特征的灾害天气及其预报预警新技术 起止年限:2021.1至2022.10 (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项目名称:基于车载平台的青藏高原大气三维结构动态探测信息群同化新技术 起止年限:2021.4至2023.12 (6)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 项目名称:智慧交通气象保障工程发展战略研究 起止年限:2023.4至2024.3 教学经历 1981年8月—1990年12月,主讲动力气象学,本科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9年至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招生 2019年至今,复旦大学,联合招生 2019年至今,地质大学,联合招生 学术兼职 2021-2025,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0.9-2025,中国气象局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暨大气本底站科学指导委员会,顾问。 2021-2025,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7.7-2025.7,中国气象局南京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8.12-2025-12,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会主任。 2021.10-2026.10,四川省气象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3.5-2027.5,航空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6-至今,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2018.8.10-至今,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7-至今,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9.2.26-至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5.12-2024.12,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获奖情况 2000年来,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获国家科技部“973”先进个人奖、2009年获科技部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5年获首都环境保护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气象学奖)。 发表论文 (本人名称加粗,通讯作者加*号) 1. Xue X; Xu X*; Zhao R; et al., An Optimized Variational Processing Method Based on Satellite-Station Data on Snow Cover Day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Remote Sens. 2024, 16, 1427. https://doi.org/10.3390/rs16081427 2. Xiangde Xu, Yi Tang, Yinjun Wang, et al. Triggering effects of large topography and boundary layer turbulence on convecti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tmos. Chem. Phys., 23, 3299–3309, 2023 https://doi.org/10.5194/acp-23-3299-2023 © Author(s) 2023. This work is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License 3. Jiahui Tang, Xiangde Xu*, Shengjun Zhang, et al., (2023), Response of remote water vapor transport to large topographic effects and the multi-scale system during the “7.20” rainstorm event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Front. Earth Sci. 11:1106990. doi: 10.3389/feart.2023.1106990 4. Na Dong, Xiangde Xu*, Wenyue Cai, et al.,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interdecadal change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crease in the Indo Pacific Ocean on the warming wetting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2022) 12:22306,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2-26465-8. 5. Xiangde Xu, Chan Sun, Deliang Chen, et al. A vertical transport window of water vapor in the tropospher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with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climate change. Atmos. Chem. Phys., 22, 1149–1157, 2022 https://doi.org/10.5194/acp-22-1149-2022 © Author(s) 2022. This work is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License. 6. Chan Sun , Xiangde Xu*, Tianliang Zhao, et al. Distinct impacts of vapor transport from the tropical oceans on the regional glacier retreat over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823 (2022) 153545, http://dx.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53545 0048-9697/© 2022 Published by Elsevier B.V. 7. Xiangde Xu, Wenyue Cai, Tianliang Zhao, et al., “Warm cover”: precursory strong signals for haze pollution hidden in the middle troposphere. Atmos. Chem. Phys., 21, 4131–14139, 2021 https://doi.org/ 10.5194/ acp-21-14131-2021 © Author(s) 2021. This work is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License 8. Wang Y, Zeng X, Xu X*, et al., (2022). Improving the estimate of summer daytim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 over land from GPS radio occultation data.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9, e2021GL096304. https://doi. org/10.1029/2021GL096304 9. Wenyue Cai, Xiangde Xu*, Xinghong Cheng, et al., Impact of “blocking” structure in the troposphere on the wintertime persistent heavy air pollution in northern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741 (2020) 140325. 1-15 10. Zhao Y, Xu X*, Li J, et al., (2019). The large‐scale circulation patterns responsible for extrem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North China plain in midsummer.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24. https://doi. org/10.1029/2019JD030583 11. 徐祥德, 马耀明, 孙婵等。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影响效应,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 年,第34卷,第11期,1293-1305. 12. 徐祥德*,董李丽, 赵阳等. 青藏高原“亚洲水塔”效应和大气水分循环特征. 科学通报, 2019, 64: 2830–2841 13. Xiangde Xu, Shiqiu Peng, Xiangjing Yang, et al. Does warmer China land attract more super typhoons? Nature/SCIENTIFIC REPORTS | 3 : 1522 | DOI: 10.1038/srep01522. SREP-12-02890.3d. 2013.1-8 14. Xiangde Xu,Xiaohui Shi and Chungu Lu. Theory and application for warning and prediction of disastrous weather downstream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15. Xu, X., J. Guo, T. Koike, et al. “Downstream Effect” of Winter Snow Cover over the Eastem Tibetan Plateau on Chimate Anomalies in East Asia.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2012, Ser II, 90C, 113-130. 16. Xiangde Xu, C. Lu, Hongxiong Xu,et al., A possible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exceptional rainfall over Taiwan from Typhoon Morakot. ATMOSPHERIC SCIENCE LETTERS Atmos. Sci. Let. (2011)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Online Library (wileyonlinelibrary.com) DOI: 10.1002/asl.338 17. Xu Xiangde, Lu Chungu, Shi Xiaohui, et al., Large-scale topography of China: A factor for the seasonal progression of the Meiyu rainband? 2010,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Vol.115, D02110, Doi: 10. 1029/2009JD012444. 1-10 出版书籍 1. Xiangde Xu,Xiaohui Shi and Chungu Lu. Theory and application for warning and prediction of disastrous weather downstream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Environmental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特邀专著),2012, Nova Science Publishers,Inc 2. 徐祥德等,青藏高原影响与动力学机制探讨(专著),气象出版社,2015年4月。 3. 陈联寿,徐祥德,端义宏等。热带气旋突变现象机理及预报技术研究(专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 4. 徐祥德,周秀骥,丁国安等。城市环境综合观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研究(专著),2010,气象出版社。 5. 周明煜,徐祥德,卞林根等。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观测分析与动力学研究(专著),2000年,北京:气象出版。 6. 徐祥德,高守亭。外源强迫与波流作用动力学原理(专著),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年,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年再版。 7. 徐祥德,许健民等。大气遥感再分析场构造技术与原理(专著),2003年,北京:气象出版社。 8. 陈联寿,徐祥德,罗哲贤等。热带气旋动力学引论(专著),2002年,北京:气象出版社。 9. 徐祥德,马耀明,李跃清等。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专著),2020,气象出版社。 10. 陈学龙,徐祥德。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科学考察(专著),2022,科学出版社。 11. 徐祥德,师春香,包庆等。青藏高原气候系统模式与数据同化及再分析(专著),2023,气象出版社。 #以上信息由本人提供,更新时间:2024/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