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入口 内部文档
张义军(Yijun Zhang)


张义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

zhangyijun@fudan.edu.cn

电话:021-31248858  传真:021-31248888



研究兴趣

雷暴电学、雷电物理和防护


教育背景

学士学位(1986年),物理专业,河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1989年),大气物理,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博士学位(1998年),大气物理,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经历

1989-1999,实习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0-2003,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4-2017,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8-现在,教授,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


承担课题

2016年-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藏高原闪电活动与对流云结构的关系研究,中国,344.46万元,主持 

2014年-2018年,科技部973项目-课题   特种观测资料同化及雷电灾害天气系统的监测预警方法研究,中国,356万元,主持  

2014年-2017年,国家文物局,布达拉宫雷电灾害防御基础研究,中国,877万元,主持     

2011年-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雹暴云电荷结构和放电过程综合观测研究,中国,195万元,主持   

2010年-2013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闪电活动特征及其在灾害性天气预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中国,554万元,主持

2009年-2012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雷电监测及临近预报方法研究和应用系统开发,中国346万元,主持   

2007年-2011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雷电对电子设备的破坏效应及其防护试验研究,中国,588万元,主持    


学术兼职

2003年-2010年,中国气象学会防雷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1年-现在,中国气象学会雷电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7年-现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雷电防护学术委员会,专家副主任委员   

2012年-现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工作组成员   

2012年-现在,国际雷电防护协会研讨会(ILPAS), 科学委员会委员   

2015年-现在  ,亚太雷电防护国际会议(APL),专家委员会委员   


获奖情况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和等级

获奖排名

颁发机构

1999

人工引发雷电与雷电物理研究

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2

中国科学院

2006

雷电物理过程及其探测和防护研究

甘肃省科学进步二等奖

2

甘肃省

2011

《防雷避险手册》及《防雷避险常识》挂图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

国务院

2015

雷电临近预警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二等奖

4

中国气象学会

2016

雷电预警技术在文昌火箭发射场的应用研究

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海南省

2001

个人

政府特殊津贴

  

国务院

2010

个人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技技术协会

2011

个人

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

  

中国气象学会

2014

个人

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

20169

个人

突出贡献奖

  

国际雷电防护会议(ICLP)科学委员会

20174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华全国总工会


发表论文(本人名称加粗,通讯作者加*号)

[1] ZHANG Yijun, Ma Ming, LU Weitao, Tao Shanchang, Review on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 activity,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4(2):138-149,2010.

[2]Yijun Zhang, Weitao Lu, Jun Li, Wansheng Dong, Dong Zheng, Shaodong Chen. Luminosity characteristics of leaders in natural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flashes. Atmospheric Research, 91(2-4):326-332, doi:10.1016/j.atmosres. 2009..

[3]Zhang Yijun,Meng Qing,Lu Weitao,Ma Ming,Zheng Dong,Paul R. Krehbiel. Positive Charge Region in Lower Part of Thunderstorm and Preliminary Breakdown Process of Negative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3(1):95-104, 2009.

[4]Yijun Zhang, Mingli Chen, Yaping Du and Xinsheng Liu, Phenomena of parallel discharges and flashovers in lightning triggered to conventional and non-conventional lightning rods, IEEJ Trans. FM, 126(6): 531-535,2006

[5]Zhang Yijun, Meng Qing, Paul R. Krehbiel, Liu Xinsheng, Yan Muhong, Zhou Xiuji,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positive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discharges and bidirectional leader of the lightning,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Earth Sciences, 49(2): 212-224, 2006.

[6]Zhang Yijun, Meng Qing, Lu Weitao, Paul R. Krehbiel, Liu Xinsheng, Zhou Xiuji, Charge structures and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discharges characteristics in two supercell thunderstorm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1(2): 198-212, 2006.

[7]Zhang Yijun, Meng Qing, Lu Weitao, Paul R. Krehbiel, Liu Xinsheng, Zhou Xiuji. Charge structures and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discharges characteristics in two supercell thunderstorm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1(2):198-212, 2006.

[8]Shaodong Chen, Yijun Zhang*, Chang Chen, Xu Yan, Weitao Lu, Yang Zhang. Influence of the Ground Potential Rise on the Residual Voltage of Low-Voltage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due to Nearby Lightning Flashe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31(2):596-604.

[9]Zhang Yijun, Lu Weitao, Chen Shaodong, et al., A review of advances in lightning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past decade in Guangdong, China. J. Meteor. Res., 30(5):800–819.

[10]Yang Zhang, Yijun Zhang*, Meng Xie, Dong Zheng, Weitao Lu, Shaodong Chen, Xu Yan, Characteristics and correlation of return stroke, M component and continuing current for triggered lightn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search, 2016

.

#以上信息由本人提供,更新时间:2018/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