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入口 内部文档
关于召开“第三届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的第一轮通知
发布时间: 2023-09-08


“第三届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将于20231118-19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承办,采用线下会议的形式。

一、背景

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随后全球各国积极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制定计划。2020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及时掌握准确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和双碳战略的前提。《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首次完整提出基于大气浓度观测反演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而验证传统自下而上清单结果的方法。2020年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IG3IS)计划,并组织编写《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最优做法》(Urba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Observation and Monitoring Best Research Practices)和《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最优做法》。为了促进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的同行交流,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线上举行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研讨了中国温室气体监测进展和应用,成立了“中国温室气体监测联盟”,并在AASAOSLCCR联合发表专刊“Atmospheric GHG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近几年来,我国环境、气象、海洋、林业等业务部门分别开展了全国尺度、试点城市、重点行业、海洋及林业等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监测。国家科研计划以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推动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监测装备。但是,如何准确定量多种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变化规律,特别是识别人为源CO2排放,依旧是国内外科学研究和业务体系的难点和挑战。在国内外新形势下,第三届“中国温室气体研讨会”将聚焦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对双碳目标的支撑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推动我国温室气体监测同行交流,为建立有效的温室气体监测体系提供精准的科学理解、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

二、目的

1、促进中国温室气体监测同行交流

2、研讨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对双碳目标的支撑

3、推动中国温室气体监测仪器自主研发和应用

三、会议主要信息

会议时间:20231118-19

注册时间:202311171400-2000

会议地点:粤海酒店:虹口区逸仙路328

四、顾问委员会

姓名

职称/职务

单位

徐冠华

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吕达仁

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穆  穆

院士

复旦大学

周卫健

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石广玉

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刘文清

院士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王会军

院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张人禾

院士

复旦大学

谈哲敏

院士

南京大学

曹军骥

所长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陈立奇

教授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丁爱军

院长

南京大学

葛全胜

所长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顾行发

副院长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胡建信

教授

北京大学

李传荣

主任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李健军

研究员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卢乃锰

总工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徐华清

主任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王茂华

副书记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五、组委会

姚波(联合主席,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

曾宁(联合主席)、刘毅、韩鹏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陈辉林(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刘诚(中国科技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吕洪刚(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牛振川(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孙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王绍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六、会议内容

专题1:区域、城市尺度及海洋等的碳监测和反演——案例和经验

专题2:温室气体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和国产温室气体监测仪器研制进展

专题3:监测和反演的质控及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方法的比对验证

七、会议注册及摘要

请于2023108日前在下方网站内(复旦大学通用注册报名平台,点击第三节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注册并提交中文摘要(摘要2000字以内)。

http://register.fudan.edu.cn/ 

八、会议日程

1117日下午

会议报到、注册

1118

上午:开幕式、特邀报告

下午:专题1报告及集体讨论

1119

上午:专题2

下午:专题3及集体讨论、闭幕总结


报告形式:口头报告、Poster或快闪

九、会议费用

会议不收取注册费,往返交通及食宿自理。

十、会务联系人:

王一诺,电话:15300248385(微信号同手机号)

邮箱:wangyn@fudan.edu.cn

会议群(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联系王一诺进群



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组委会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20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