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入口 内部文档
复旦大学首次参与“雪龙”号试航暨科教融合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 2023-08-30


1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共同参与的“雪龙”号试航活动和科教融合活动


821-26日,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15位师生跟随“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从上海出发前往东海海域开展为期5天的试航活动。本次试航是复旦大学与中国极地中心签订科教融合共建合作协议之后的开篇之作。在环境系党委书记梅鲜同志的指导下以及丁硕毅领队的统筹下,复旦师生系统开展了气象观测与海洋调查的科教融合实践活动,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船载气象观测系统和手持气象仪表测量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基本气象要素,目测判定大气能见度、天气现象、云量、云状和云高等大气特性,同时还利用我系自主研制的“低频微波综合观测系统”对海洋盐分、海表温度等海洋变量进行监测。此外,海洋观测的主要任务为在4个拟定测点完成温盐深仪(CTD)下放的作业和实践,进行海水采样和分析,获取海洋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浓度等全水深剖面数据。通过专业人员的实践演示和全体考察队员动手操作,极大地提高了考察队员对大气与海洋探测的实操能力。

2 学生练习CTD采水瓶挂瓶以及CTD下放


本次试航还有来自浙江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的85名师生以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校所开展联合教学、海上实践和交流共享。我系张若楠老师全面介绍了我系的基本情况、观测网布局、极地研究成果和未来研究计划,王国印老师介绍了大气观测各气象要素的探测原理并演示了温度湿度表、气压表和风向风速仪等手持气象观测设备的使用,吕少宁老师介绍了大气遥感、海面和陆面遥感观测的原理、发展和应用,展示了我系自主研发的低频微波综合观测系统。我系师生也参观学习了浙江大学开展的浅表层海水的参数测定与表层浮游生物的识别等实践课程,观摩了上海海事大学开展的极地船用钢海水腐蚀实验,还听取了极地中心和“雪龙”号工作人员分享的南北极科考故事和航行趣事等。

3 张若楠、王国印、吕少宁三位老师开展多校联合教学和交流


此外,为更真实的体验与感受极地科考航行生活,师生轮流参与帮厨活动,为船上的后勤保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开展乒乓球联谊比赛、投篮比赛和联欢晚会等休闲娱乐活动,促进三校一所共建和友谊。

25日凌晨535,我系师生齐聚“雪龙”号甲板,凑国歌升国旗,迎着朝霞,面向在东海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许下庄严的“践行大气海洋使命担当、立志极地强国海洋强国”的承诺。在试航活动结束之际,复旦大学全体队员邀请极地中心工作人员共同召开了试航活动交流和党建会,队员们分享了自己在此次试航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学习成长,梅鲜书记最后对全体队员寄予了“看过海洋更热爱海洋,登上‘雪龙’号更热爱极地”、“祝愿所有师生都能找到自己事业的星辰大海”的美好期许。

4 复旦师生迎着东海初升的太阳(左图),与北京天安门同步举行升旗仪式(右图)


5 复旦师生帮厨进行时


据悉,这是复旦大学首次参与“雪龙”号试航活动,也是我系开展海洋实践课程的探路之旅,布局南北极科考和气候研究的号角之旅,为我系进一步深化与极地中心在气象海洋实践、南北极科考、极地科研攻关、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的科教共建。通过该航次海上科教融合教学活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双融双驱,助力海洋与极地事业的人才培养,坚定莘莘学子迎难而上、科技兴国的决心。星辰大海,未来可期!


供稿:欧阳慧灵

编辑:张若楠、丁硕毅、梅鲜

摄影:戴国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