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入口 内部文档
扬帆远航,筑梦蔚蓝 ——我系学生参与“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
发布时间: 2023-07-26


海洋调查是人们探索海洋、认识海洋、利用海洋的基本手段,对解决当今世界一系列环境资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为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增进学生对出海科考的基本认识,同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今夏我系首次开设暑期科考实习课程《海洋调查与实践》。7月,12名本科生在丁硕毅老师的带领下共赴“中山大学”号,参与了“2023上海-汕头”航次海洋综合科考实习,并与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河海大学7所高校的师生进行了互动和交流。

一、充分的航前准备

627日至74日,刚告别紧张的期末考试,同学们就以饱满的热情快速投入到海洋调查课程的实践学习中,不仅初识了海洋气象观测、海洋垂直结构观测、海洋光学遥感观测等出海科考基础知识,同时还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基本方法,这让同学们在航前明确了实践任务,具备了理论基础,为顺利开展海上作业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二、有序的海上实习

76日至79日,同学们在“中山大学”号上完成了三项实习任务。

1.海洋CTD与采水观测

77日上午,同学们开始了航次中的第一次海上实习任务—完成CTD与采水观测。同学们在曾信工程师的讲解下了解CTD设备的结构,重温仪器的基本原理,实践采水瓶的开启和挂瓶。在仪器运维室,同学们学习CTD甲板单元和控制软件的使用,并根据CTD下放时显示在电脑终端的实时曲线,协助老师完成CTD自动化入水和海下采水操作。

同学们学习CTD的使用方法

同学们练习CTD的采水瓶挂瓶

CTD装置入水


2.气象观测

78日上午,经历了大风和涌浪的洗礼后,同学们在韩博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探空气球的释放。在实验室中,同学们学习探空气球的工作原理及传感器的结构,了解了国内外传感器的制造水平,意识到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性。在后甲板上,亲自实践探空气球充气、探测仪器固定等操作。同学们亲手放飞探空气球,非常激动地看着写有“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和各自签名的白色气球直上碧蓝天空。各类气象要素通过无线电实时显示在电脑终端,这是来自广袤天空和神秘大气的问候。随后,同学们还认识了船载的通量观测系统和自动气象站。

写有“复旦大学”的探空气球

释放探空气球


3.海洋光学观测

78日下午,同学们穿戴好救生衣、安全帽,在崔廷伟老师和助教的协助下,缓慢释放绳子、齐心协力将20kg的重锤放入水中,记录透明度盘消失时绳子的下放长度,并进行海水比色,完成海水透明度和水色的测量。

同学们投放测量海水透明度的重锤


三、多彩的海上生活

海上摇摆课堂”是各高校老师及船员给同学们提供的学术盛宴,包含8场学术报告和2场专题培训。从中国天气预报的发展到海洋与气候的联系,从“海洋六号”南极科考的经历到船顶天气雷达的介绍。同学们如痴如醉,踊跃提问,收获颇丰。在安全培训和弃船逃生演习中,大家掌握了海上逃生措施,认识到服从命令、谨慎行事的重要性。

首席科学家董文杰院长的学术报告

蓝明华船长的南极科考经历分享

丁硕毅老师的学术报告


闲暇时的生活也极为丰富,或在阅览室浏览书籍,或是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乒乓球赛,或是KTV室高歌一曲,又或进行各类桌游活动。船上美味的餐饮、新鲜的水果也让同学们“流连忘返”。大家还一起经历9级大风,一起观赏海天间绚丽的日出日落,一起追逐海夜里璀璨的星辰,与“中山大学”号的船员、老师们以及其他7所高校的师生们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中山大学”号上的日出日落

2023上海-汕头”航次全体参航人员合照


四、真挚的参航感悟

本次暑期科考实习过程中,同学们认真学习,丰富了实习经验,扩展了专业视野,积极与其他高校的师生交流,充分展现了复旦大学学生多元、包容与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航次虽然短暂,但同学们心中却深深埋下了“登大船、去深海、做大事”的种子,纷纷抒发所思所想所得(节选):

20级白逸飞:本次暑期科考实习航次是我第一次出海,航行过程中我学习了解了海上科考的作业流程,仪器原理,亲手操作了CTD、探空气球等课上学习过的探测装置,并将自己一手的探测数据与课程理论学习的知识相对照。理论走进实践,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本次航行也增加了我对海洋科学、海洋科考的兴趣与热情,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到更远的海区进行探测研究!

20级廖逸沣:这次出海,我最大的体会是人的力量在大海面前显得是如此渺小,这也许也是大多数人第一次出海的感受吧。尤其在晕船的时候,更是感到与大海对抗的无助感,如果再次看诸如《老人与海》之类的作品,想法和心境都会不一样,正是这种衬托出人类之渺小的浩瀚,使得我着迷。

21级刘齐七:此次四天三晚的科考旅程,无疑是一场走出象牙塔、走向实践的宝贵经历。自发船起,“中山大学”号上的全体人员就是一个同担风雨的整体。在科考仪器的实际操作中,团队分工协作,掌握了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也巩固了我在大气与海洋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摇摆课堂”也让我了解到前沿的科研成果,激励着我们新一代“大气与海洋科学人”投身科研,探索未知。

21级程梓洋:航行尽管短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我切身实地体验了海洋科考和气象观测。从CTD采水、释放探空气球,到海水水色观测,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了各项实习项目,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通过分析实测的数据,结合气象海洋方面的理论知识,发现了一些规律也提出了猜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站在甲板上沐浴海风、感受海浪,我也进一步体会到大气与海洋密不可分。本次航行之后,我会将广阔、浩瀚而美丽的大海牢记于心,秉持克服险阻、敬畏自然的海洋科考精神,在今后的学业科研道路上继续远航。

21级黄天宇:本次出海的科考实习是我第一次在海洋航行,我充分领略到了大海的波澜壮阔,同时也学习了各项仪器的操作方式、观测原理,收获良多。“曾经沧海难为水”,我十分感谢各位老师、同学以及“中山大学”号上的船员带给我这样的宝贵经历,能够在我国最先进的科考船上进行作业,是我一生难忘的经历。

21级陈苏荷:本次出海虽然只有短短三天,却让我受益匪浅。探测部的老师们手把手教导我们使用仪器测量温盐深、放飞探空气球、测量海水透光度,他们的讲述幽默风趣、耐心细致,让我学到了专业探测知识,也为他们不惧枯燥、耐得住寂寞的科研精神深深打动,增长了对海洋科考的兴趣和探索欲。除了学习科研,海上的壮丽景观也带给我许多心灵上的震撼。这次实习中,我也感觉非常幸运,能有机会认识很多令人敬佩的老师、志同道合的同学、热心友善的船员们。


撰稿人:陈苏荷,丁硕毅

图片:杨晓蕾,严吴佑

审核:杨海军,丁硕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