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入口 内部文档 我要投稿
上海市海陆气界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议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 2024-12-17


1126日,上海市海陆气界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学术委会会议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召开。中山大学戴永久院士、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蒋兴伟研究员,自然资源部东海预报减灾中心龚茂珣教授级高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何清研究员,上海市气象局雷小途研究员,北京大学王开存教授,南京大学杨修群教授,国防科技大学张卫民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周朦教授等出席会议。复旦大学校长助理吴力波教授、市科委实验室建设发展处领导出席本次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科学研究院院长、实验室主任张人禾及实验室成员、系党政班子及院系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学校科研院徐晓创副院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戴永久院士主持。

实验室副主任王桂华教授从实验室的建设进展、近两年科研成果及未来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详实的介绍。两年来,实验室已成功构建了局地海陆气观测网络,包括1塔、2基地、4站点;开展了海气界面观测实验,特别是在台风观测方面,所收集的数据已被中央气象台用于天气会商;成功建立了一个针对复杂下垫面的海气、陆气交界面综合观测无人机平台,产品已获得了公司投资支持;初步建立了海陆气耦合模型,并在AI大模型的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成功实现了12小时预报时效的红外云图预测。另外,在海陆气过程与极端天气气候的机理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校长助理吴力波教授讲到,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作为构建特色实验室体系的关键一环,对于推动区域科技力量、服务国家海上安全、气候变化应对及海洋科学研究具有深远意义。当前,上海正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实验室也在不断优化布局、强化创新驱动,力求科技前沿与区域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高地。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我们更需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更多创新解决方案,为上海乃至全球的城市发展贡献力量。市科委领导表示将会尽全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携手共进,打造创新引领成果、学科带动平台、集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平台。

学术委员会成员对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的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实验室未来建设提出中肯的意见建议。大家认为实验室在海陆气界面观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依托上海市建立了综合观测网络,网络设计方向明确且富有特色。同时,专家们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包括进一步挖掘和应用空间卫星观测资源,发展基于物理考虑的AI大模型,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性发展,以及积极加强多部门的合作,加强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等,希望实验室在观测方面能多考虑中国西部的观测网络布局。

张人禾院士感谢各位评审专家为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专业指导与精准把脉。张院士指出,观测与模式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完整链条,要如何将其做得更好,关键在于持续优化与深化这一结合过程。实验室在后续建设中,加强多部门合作,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合作、创新的科研环境,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与知识共享,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综合实力。

此次学术委员会为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专家们提出的建议为实验室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相信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