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霞课题组招聘博士后2名,在站期间将针对金融气象定价理论、天气衍生品配置价值、巨灾产品设计与定价、期货气象风险敞口量化、绿色金融气象风险管理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优秀者可获得一线金融机构联合培养机会。
一、课题组导师及实验室简介
赵艳霞,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特聘研究员(原中国气象局二级研究员)、中国气象局金融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气象学会金融气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气象为金融(保险、期货、银行等)服务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
中国气象局金融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Financial Meteorolog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是气象与金融交叉领域的重点创新平台,由复旦大学主持创建并联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和上海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建。实验室依托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国际金融学院、金融科技研究院、经济学院等多院系及合作单位的优势资源,形成跨学科、跨机构的研究合力。目前拥有一支结构多元的研究团队,成员总计 63 人,其中固定人员 26 人,流动人员 37 人,人才队伍覆盖实现了气象、金融、经济等领域人才的深度融合。实验室聚焦十大研究领域,全面覆盖金融气象交叉学科的理论与应用场景:1、气象 × 金融理论;2、金融气象大模型;3、绿色金融气象风险管理技术研发与应用;4、金融气象指数及天气衍生品的开发与应用;5、中国金融气象指数与服务平台研发与推广应用;6、气象巨灾保险 / 债券技术研发与应用;7、行业气象指数保险技术研发与应用;8、气象风险减量服务技术研发与平台应用;9、气象 × 金融政策研究与决策服务;10、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
二、应聘条件
在相关领域取得博士学位,或近期能顺利完成答辩获得博士学位者,一般年龄不超过35周岁;
对金融气象及相关研究感兴趣,根据不同方向要求如下:
金融气象定价理论:熟悉主流资产定价理论,具备将气象因子与金融定价逻辑进行跨学科整合的能力;熟练运用Python等工具进行复杂数据处理(如多源气象数据、高频金融数据清洗与融合),能独立完成定价模型的构建、优化与实证检验;具备开展理论拓展或应用研究的能力,可围绕 “气象风险对资产定价的传导机制” 产出高水平学术论文。
天气衍生品配置价值:熟悉天气衍生品(如温度期权、互换等)及主流金融工具的定价逻辑与交易规则,了解能源、农业等行业的资产投资现状与风险特征;掌握金融场外业务全流程,能开展数据挖掘与统计建模;可独立量化评估天气衍生品在资产组合中的对冲效能与配置价值,形成具备实操性的策略报告或学术成果。
巨灾产品设计与定价:掌握台风、洪涝、高温等气象灾害的致灾机理与灾情链传导规律,能结合历史数据及模拟结果评估巨险暴露度;熟悉保险精算模型、巨灾债券定价模型等,了解创新产品结构(如指数型巨灾保险、巨灾债券);具备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与深度分析能力,可完成巨灾产品定价方案设计、风险回溯验证及偿付能力测算。
期货气象风险敞口量化:熟悉能源、农产品等行业,掌握产业链供需逻辑、期货市场交易机制与风险定价逻辑,能精准识别气象因子对期货标的价格的传导路径;具备动态风险敞口量化模型构建能力,可量化测算气象风险对期货头寸的影响;能结合气象与期货市场数据制定风险对冲建议与策略优化方案,且展示创新性方法的应用。
绿色金融气象风险管理技术:熟悉气候金融与绿色金融联动机制,掌握气候风险向绿色金融体系传导路径分析方法,了解气候信息披露框架;在气候模式对绿色资产影响、气候金融工具(如气候债券、碳金融产品)、“漂绿”风险识别等领域有研究基础;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有气候金融政策分析或绿色金融气候风险项目经验。
热爱学术研究,工作勤奋踏实,具有团队协作和探索精神;受过较好的科研训练,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具有较好中英文学术论文阅读写作能力,已有较好的论文发表经历或有较强的研究潜力。
三、薪酬待遇
按照复旦大学对博士后的相关规定提供个人待遇和福利,支持申请国家“博新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和复旦“超级博后”等项目。具体如下:
解决上海户口;
与同类院校相当的薪酬;
优惠的复旦大学博士后人才公寓;
课题组根据个人研究进展和贡献给予额外补贴。为入选者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稳定的支持;
享受复旦大学事业编制相同的福利待遇如子女入学入托等。
四、应聘材料
请应聘者提供个人简历,学位论文题目及摘要,发表论文目录及3-5篇代表作全文,两名同行推荐人的联系方式,以及其他可以证明本人能力和学术水平的相关资料,发送至 zhaoyanxia@fudan.edu.cn,并抄送wenzhenghao@fudan.edu.cn确保及时送达。邮件标题请注明“姓名+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