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入口 内部文档
我系《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课程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发布时间: 2022-12-06


近日,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的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入选名单中获悉,由我系穆穆院士、高艳红教授、陈长霖教授、陈国兴青年研究员、王芃青年副研究员和张鹏工程师联合开设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教学团队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高艳红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

 ▲穆穆院士课堂场景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根据《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此次共评出上海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07门、课程示范团队325个。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这门课采用课堂教学和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拓展研究生对地球系统科学、数值模式和模拟方法等方面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地球系统各模块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研究和业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介绍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大装置-寰”,中国第一代全球气候模式以及我国在南海-西太海洋观测的进步等议题,强调核心关键技术在国家战略中以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和了解中国模式的发展现状。这门课程的思政建设秉承复旦大学“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从全球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出发,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有直接威胁的灾害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从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创新能力培养、论文选题、论文写作、学术报告等方面给予学生全面系统的训练,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先进技术技能,将来运用先进的数理工具,建设家园的大国担当和家国情怀。通过这门课,向学生传递“你能干好、中国科学家能干好、中国能干好”的信心和理念,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推动中国自主模式发展的科研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提出,“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影响天气-气候变化的因子涉及到地球系统各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冰雪圈和岩石圈) 之间的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的发展源于人类社会对天气-气候预报的需求, 而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已成为更深入认识和更准确预测、预估人类生存环境在古、今和未来各种时空尺度上变化的主要工具。作为大气科学与海洋科学的传道授业者,将思政教育与课堂教育结合,对学生和教师团队都是一次“解惑”的过程。“为先辈继模式,为后世创新知”,是大气海洋人肩负的责任。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在学生培养方面,始终秉承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育人特色,探索大气科学与海洋科学专业思政新模式,强化科研创新,培育一流科研成果;系教职工党支部积极谋划课程思政新局面,调动教师党员投身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深入挖掘大气与海洋科学学科的思政元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气与海洋科学人才。穆穆、张人禾两位院士及多位特聘教授共同参与的本科生课程《大气科学漫谈》入选《复旦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00》,获评2019年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特色改革领航团队。杨海军教授和陈长霖教授开设的《物理海洋学概述》入选学校课程思政“开学第一课”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