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 Niño事件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现象,其发生机制一直是气候学研究的热点。热带西太平洋的赤道西风异常是触发El Niño事件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的研究表明,东亚冬季风(EAWM)异常增强能够激发出热带西太平洋上的西风异常,这种异常西风会持续到夏季,并进一步引发次年冬季的El Niño事件。然而,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
我系张人禾院士团队的韩秋畅博士(第一作者),在张人禾院士(通讯作者)和周震强副教授的指导下对该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基于观测资料诊断分析,发现在1980年代中期以前,强EAWM通常出现在El Niño发生前的冬季,与强东亚冬季风异常相伴随的东亚海岸北风异常能够延伸至赤道附近,进而在西太平洋(WTP)热带地区产生西风异常(图1a)。这种西风异常会激发海洋下沉Kelvin波,导致东太平洋海温升高,从而引起次年冬季El Niño事件的发生。
然而在1980年代中期之后,这种联系发生了显著变化。东亚冬季风强度整体变弱导致东亚冬季风与热带西太平洋西风的关系不再存在,WTP的西风异常也不再与EAWM相关(图1b)。研究进一步揭示,1980年代中期之后热带西太平洋赤道西风异常主要受到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影响。冬季AO在1980年代中期之后显著增强(图2),与其相关联的中高纬环流异常能够扩展到赤道附近,产生WTP西风异常(图3a),进而导致次年El Niño事件的发生(图3b)。这些结果对ENSO动力学及其季节预测提供了新的认识。

图1 El Niño发生前冬季分别在(a)1948–1986年和(b)1987–2020年期间合成的表面风(矢量,单位:m/s)和海平面气压(填色,单位:hPa)异常。

图2冬季AO指数的时间演变。红色和蓝色柱状分别表示AO正位相和负位相。虚线分别表示1948–1986年和1987–2020年两个时期的AO指数平均值。

图3 1987–2020年(a)冬季与(b)随后夏季(5–8月;MJJA)表面风(矢量,单位:m/s)和海平面气压(阴影,单位:hPa)在正负AO指数年的异常合成差值。
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Climate》期刊。
论文信息:Han, Q., R. Zhang*, and Z.-Q. Zhou, 2025: Interdecadal Shift in the Influence of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on El Niño: The Role of the Arctic Oscillation. J. Climate, 38, 1769–1778, https://doi.org/10.1175/JCLI-D-24-0247.1.